随着全球范围内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,水性原材料凭借其环保、健康、高性能的特性,逐渐在涂料、塑料、纺织等行业中占据主流地位,水性原材料的标准究竟是怎样的呢?本文将深入解析其在环保、健康、性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。
水性原材料环保标准
溶剂含量
水性原材料的溶剂含量应尽可能低,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,国家标准要求溶剂含量低于10%,最佳控制水平在5%以下。
有害物质含量
水性原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,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C)和重金属等,VOC含量应低于100克/升,重金属含量应低于0.1%。
残余溶剂
在生产过程中,水性原材料应确保残余溶剂含量符合国家标准,一般要求残余溶剂含量低于0.1%。
水性化处理
水性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,应采用环保的水性化处理技术,如纳米技术、乳化技术等,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。
水性原材料健康标准
防霉、抗菌
水性原材料应具备良好的防霉、抗菌性能,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。
无毒、无害
水性原材料中的成分应无毒、无害,对环境无污染。
低毒性
水性原材料应具有良好的低毒性,降低对皮肤、呼吸道的刺激。
防过敏
水性原材料应具备良好的防过敏性能,减少对过敏体质人群的危害。
水性原材料性能标准
黏度
水性原材料的黏度应符合国家标准,以保证其在生产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。
固化时间
水性原材料的固化时间应符合国家标准,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强度。
耐候性
水性原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,适应各种气候条件。
耐磨性
水性原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,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。
耐化学性
水性原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化学性,适应各种化学环境。
水性原材料检测标准
检测方法
水性原材料的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,如GB/T 17219-1998《涂料粘度测定法》等。
检测仪器
检测仪器应具备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,如粘度计、红外光谱仪等。
检测指标
检测指标应全面,包括环保、健康、性能等方面。
水性原材料标准旨在推动水性材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,企业在生产、使用水性原材料时,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,确保产品质量,为消费者提供绿色、健康、环保的产品,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水性原材料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,推动水性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。